tcl中环终止百亿可转债发行,宣告逆势扩张战略告一段落。面对光伏行业寒冬,公司放弃了此前持续一年半的扩张计划,这标志着其战略重心的转变。
11月29日,TCL中环发布公告,宣布终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,并暂停太阳能电池相关项目的推进。 这一决定并非易事,该可转债项目自2023年4月启动,期间经历了深交所四轮审核问询,公司甚至下调了可转债规模,最终仍选择放弃。
TCL收购中环后,一直将市场占有率作为核心KPI。李东生曾公开表示,目标是实现硅片全球市占率和综合实力双料第一。为此,公司不惜代价扩大产能,甚至采取“赔本赚吆喝”的策略,导致财务状况堪忧。 今年上半年,TCL中环产能利用率高达80%-100%,几近满负荷运转,但最终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同时,也带来了巨额亏损。目前,公司终于放弃了对市占率的执念。
激进扩张的代价
自2020年TCL收购中环以来,秉承“规模第一”的理念,TCL中环开启了大规模扩张之路,包括自身产能扩张和对外并购。 公司投资106亿元在广州建设25GW高效太阳能电池工厂,并斥资近40亿元收购新加坡光伏公司Maxeon,获得其技术和海外市场渠道。
这种激进扩张迅速提升了TCL中环的固定资产规模。截至今年三季度,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总计达693.9亿元,是收购前的两倍多。然而,扩张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。
2024年上半年,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,硅片价格跌幅高达48%,行业陷入“卖一片赔一片”的困境。 即便如此,TCL中环依然维持高产能利用率,最终导致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亏损60.61亿元,扣非净利润亏损69.22亿元,创下十年来最差业绩。
战略调整与未来挑战
巨额亏损和不断攀升的负债(三季度总负债773.8亿元,资产负债率59.57%)迫使TCL中环重新审视战略。 公司现金流紧张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,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。 为缓解压力,TCL中环不仅停止扩张,还大幅压缩了营业成本(下降26.74%),但研发费用也相应减少(下降16.56%)。
目前,光伏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现金流成为关键竞争力。 TCL中环的现金储备(约168亿元)与行业龙头隆基股份(货币现金511.1亿元)相比差距明显。 虽然停止扩张是及时调整,但能否顺利度过行业寒冬,仍面临巨大挑战。 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,值得持续关注。